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药常识 > 中华医药
编号:10760457
龙胆草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3年6月19日 《当代健康报》 2003.06.19
     龙胆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入药的是龙胆、三花龙胆或条叶龙胆的根。各地均有分布,以东北产量最大,故习称“关龙胆”。秋季采挖,晒干,切段,生用。

    中医认为,龙胆草味苦,性寒,归肝、胆、膀胱经,具有清热燥湿、泻肝胆火之功效。龙胆草主要用于:1.阴肿阴痒,带下湿疹,黄疸尿赤。本品大苦大寒,清热燥湿,尤善清下焦湿热。2.肝火头痛、目赤耳聋、胁痛口苦,多与柴胡、黄芩、木通等同用。3.肝经热盛、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、手足抽搐。多与牛黄、钩藤、黄连等同用,有协奏清肝息风的作用。《本经》载,龙胆草“主骨间寒热,惊痫邪气,续绝伤,定五脏,杀蛊毒”。《珍珠囊》:“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,瘀肉高起,痛不可忍。”《用药法象》曰:“退肝经热邪,除下焦湿热之肿,泻膀胱火。”

    现代研究证实,龙胆草含龙胆苦甙、龙胆碱、龙胆黄素、龙胆糖。龙胆煎剂对绿脓杆菌、变形杆菌、伤寒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某些皮肤真菌及钩端螺旋体等,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并有抗炎作用。龙胆碱有镇静作用,还可使肌肉松弛,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。龙胆草少量口服,可反射性增强胃液分泌,并能增加游离酸,有助消化、增进食欲作用。此外,又有保肝降低谷-丙转氨酶、利胆作用。

    龙胆草性味苦寒,脾胃虚寒者不宜用,阴虚津伤者慎用。, 百拇医药